将中西医结合工作纳入医院等级评审和绩效考核?

新华社北京2月28日电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发布《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号文件,进一步加大对“十四五”期间中医药发展的支持力度,努力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

《方案》指出,要以习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 立足发展新阶段,全面、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发展新格局,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 加大投入和制度创新并举,统筹着力解决重点领域和重要环节的突出问题,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着力改善中医药发展条件,发挥特色优势,增强防病治病和科学研究能力,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

《方案》明确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的基本原则,即增强能力、服务群众;遵循规律,发挥优势;提高质量,均衡发展;创新机制,激发活力。《方案》整体部署了中医药健康服务高质量发展工程、中西医协同推进工程、中医药传承创新与现代化工程、中医药特色人才培养工程、中医药质量提升与产业提升工程、中医药文化推广工程、中医药开放发展工程、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点工程等8个重点工程,安排建设项目26个。

通过实施《方案》,到2025年,加快建设优质高效的中医药服务体系,中医药防治水平显著提高,中西医结合服务能力显著增强,中医药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高素质中医药人才队伍逐步壮大,中医药质量不断提升, 中医药文化将得到大力弘扬,中医药国际影响力将进一步提升,符合中医药特色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将不断完善,中医药振兴发展将取得重大进展

《方案》指出,为加强项目实施,国务院中医药工作部际联席会议相关成员单位要将重大项目实施纳入重点工作;做好经费保障,建立持续稳定的中医药发展多元投入机制;加强监测评估,对重大项目开展动态监测、中期评估和总结评估;注重宣传解释,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中医药发展的良好氛围。

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

中药是我国重要的卫生、经济、科技、文化和生态资源。中医药的继承、创新和发展是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件大事。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大对“十四五”期间中医药发展的支持和推动力度,努力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遵循规律,发挥自己的优势。坚持创新、继承、创新的整体性,坚持中医药发展规律,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成果和技术方法,巩固和发扬中医药特色和优势,推进中医药现代化和产业化,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

提高质量,均衡发展。推进高素质人才队伍和优质高效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完善中医药协同创新体系,促进中医药质量提升和行业高质量发展。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水平,促进优质中医药资源拓展和区域均衡布局。

创新机制,激发活力。在实施重大项目的同时,完善符合中医药特点的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形成合力,激发中医药振兴发展的巨大潜力和活力。

建设目标。到2025年,优质高效的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推进,中医药防治水平显著提高,中西医结合服务能力显著增强,中医药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高素质中医药人才队伍逐步壮大,中医药质量不断提升, 中医药文化将得到大力弘扬,中医药国际影响力将进一步提升,符合中医药特色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将不断完善,中医药振兴发展将取得显著进展,中医药将成为全面推进中医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撑。

二、中医药健康服务高质量发展工程

着力突出优势、夯实基层、补齐短板,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促进优质中医药医疗资源均衡分布,发挥中医药整体医疗优势,提供集预防保健、疾病治疗、康复为一体的中医药健康服务。

构建“扬长补短”的中医药服务体系。

1.建设目标。推进优质高效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基本实现县办中医医疗机构全覆盖,显著提高中医药重大疾病预防、控制、治疗和应急处置能力,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大和均衡布局,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就近享受优质中医医疗服务的需求。

2.建筑任务。一是在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学中心建设项目的总体布局中,依托现有资源,选择建设一批国家中医医学中心;支持高水平中医医院作为输出医院,在优质中医医疗资源紧缺、外籍医生较多的地区,依托当地现有资源,院地合作、省部共建,实施若干个国家和区域中医医疗中心建设项目。二是建设一批国家级中医优势专科,加强设备,优化完善中医诊疗方案,提升中医临床疗效。三是以市级中医医院为重点,建设130家左右中医特色突出、临床疗效显著、示范带动作用明显的重点医院。四是依托现有资源,建设一批中医康复中心,推动地方加强中医康复科室建设,提升中医康复服务能力和水平。第五,布局约35个国家级中医e

3.配套措施。一是各级中医药主管部门要会同卫生健康部门、疾控部门进一步完善中西医协同疾病防控机制,确保中医药第一时间参与传染病防治和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处置,深度参与预防、治疗、康复全过程。二是各地要切实履行建设主体责任,落实土地、规划等建设条件,加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严格执行用地标准,统筹考虑当地中医药发展基础和建设条件,因地制宜开展建设。三是各地要整体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进管理体制改革,支持中医医院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落实“两个许可”要求,深化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完善医院补偿机制,落实中医药服务价格和医保支付优惠政策,鼓励在中药制剂和中医药技术应用方面制定更加灵活的政策。

4.分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财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自然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医保局、国家疾控局、国家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牵头单位排名第一,下同。

中医防病能力建设。

1.建设目标。结合健康中国行动的实施,通过实施区域中医防治中心建设试点和重点人群中医健康促进项目,总结探索将中医防治理念融入健康维护和疾病防控全过程的途径,形成可扩展的中医防治健康项目升级模式。

2.建筑任务。一是推动若干地级市开展区域中医防治中心建设试点,探索相关政策和机制,普及适宜技术,普及健康知识,进一步促进区域中医防治服务能力的提升。二是实施重点人群中医药健康促进工程,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试点,推广妇幼健康中医药适宜技术。

3.配套措施。制定并实施健康中国行动中中医药健康促进的专项政策措施。各地要积极实施中医药健康促进行动,加大支持力度,积极探索发挥中医药防病作用的政策机制。区域性中医防治中心建设试点城市和重点人群中医健康促进项目单位要创新思路,探索积累有益经验。

4.分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财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疾控局负责。

中医药老年卫生服务能力建设。

1.建设目标。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发展老年中医药健康服务,发挥中医药在老年慢性病和重大疑难疾病治疗康复中的重要作用和优势,增加老年中医药健康服务供给,创新服务模式,打造老年中医药高地。

2.建筑任务。一是推动有条件的省份依托现有资源开展中医药老年健康中心试点,探索和完善中医药老年健康服务模式

1.建设目标。国家中医药综合统计体系、中医药质量信息数据标准和统计体系基本建立,公立中医医院信息互联标准化成熟度评价和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分级评价达到国家要求,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善患者就医体验。

2.建筑任务。一是围绕“互联网医疗健康”和“五个一”服务要求,开展智慧中医院建设,支持便民利民。二是制定全国中医药综合统计体系,依托现有资源建设国家和省级平台,构建统一规范的数据标准和资源目录体系,基本建成全国中医药综合统计体系。三是开展中医医院信息化基础建设,推进中医医院通用电子信息系统开发和试点应用。四是制定全国中药质量信息统计制度,依托现有资源建设国家级和省级平台,构建统一规范的中药质量信息数据标准和统计体系。

3.配套措施。国务院有关部门要对国家中医药综合统计体系进行统筹规划,加强部门协调,搭建国家工作平台。各地要将综合统计和信息化纳入规划,落实主体责任,配备专职人员,强化实施保障,有针对性地开展区域综合试点和各类专项试点。项目单位要高度重视中医药综合统计和信息化建设,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4.分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统计局主管,财政部、科技部、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农业农村部、国家林草局、工信部主管。

三、中西医协同推广项目

建立中西医长效合作机制,完善中西医临床合作体系,<爱尬聊_生活百科>提高中西医合作研究水平,为人民群众提供更高水平的中西医结合医疗服务。

中西医结合医学模式的创新构建。

1.建设目标。构建和推广“机制、团队、措施、有效”的中西医结合医疗模式,提高中西医结合临床水平。

2.建筑任务。建设50家左右旗舰医院和一批旗舰科室,提升区域中西医结合整体水平。

3.配套措施。各地要支持建立区域中西医合作医疗联合体,将中西医结合工作纳入医院等级评价和绩效考核。项目单位要将建立中西医协同机制和多学科诊疗体系纳入医院章程,将中西医联合查房和会诊纳入医院管理制度,在主要临床科室配备中医医师,建设中西医协同团队。

4.分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卫生健康委负责。

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协作建设。

1.建设目标。促进中西医疗资源的有效整合

中医药科技创新平台的构建。

1.建设目标。整合跨领域、跨行业的多学科资源,完善以国家基础研究、临床研究和技术创新平台为支撑的中医药科技创新体系,优化中医药科技布局。

2.建筑任务。依托现有资源,建设一批中医药相关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中医药临床医学研究中心、30个左右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100个左右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实验室,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和协同创新能力。依托国家和省级药品检验机构,建设30个左右中药市场质量监测与评价重点实验室和30个国家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安全性监测与风险评价重点实验室,整体提升药品检验机构中药质量评价能力。

3.配套措施。各地要加强保障落实,在运行管理、岗位管理、人才招聘、职称晋升等方面创新机制。支持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按照有关规定自主开展职称评审。加大省级科研项目对中医药科技创新平台的支持力度。注重培育省级中医药科技创新平台,功能互补,错位发展。

4.分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军委后勤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负责。

古代中医文献的传承。

1.建设目标。提高中医药古籍的原创性和再生性保护能力,提高中医药古籍资源的利用效率。

2.建筑任务。一是基于现有数字化平台建设中医古籍数字化图书馆,建立中医古籍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平台和中医药知识服务体系,推进中医古籍数字化挖掘,打造中医古籍数字化服务应用产品。二是依托现有机构,改善中医药古籍产业保护条件,全面开展中医药古籍文物分级、建档、归档工作,加大濒危珍贵古籍保护修复力度,提升中医药古籍保护利用能力。

3.配套措施。各地要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中医医疗机构在古籍保护和现代应用方面的资源和人才优势。项目单位要把古籍保护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重点工作计划,落实建设资金,加强专业队伍建设,改善古籍保护条件。

4.分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负责。

中医药重大科技项目研究。

1.建设目标。安排一批中医药科研项目,系统解读中医药科学问题,提高重大疾病临床疗效和中医药质量水平,科学阐释中医药作用机理,完善中医药现代研究体系。

2.建筑任务。首先,我们将开展t。

2.建筑任务。一是开展中医特色诊疗设备研究,发展中医数字化辅助诊断设备、中医特色治疗智能设备、中医防病现代化设备。二是开展中药质量智能识别与控制工程技术与装备研究,研发和推广中药材生产与质量保障、中药饮片智能加工控制与勾兑工程、中成药制造核心工序数字化与智能控制等技术装备。三是开展中医药技术装备共性标准等可量化技术规范体系建设和应用转化,发展现代中医药“铜人”,开展中医药技术装备在慢性病防治中的应用示范。

3.配套措施。各地要加强政策支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关键技术和装备研发。项目单位应落实知识产权和成果转化收益分配制度,完善激励机制,调动广大中医药科技人员参与关键技术和装备研发的积极性。

4.分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

做大做强中国中医研究院。

1.建设目标。构建布局合理、优势明显的学科体系,发挥中国中医科学院的示范引领作用,将其建设成为中医药科技创新核心基地和创新人才高地。

2.建筑任务。一是调整优化中国中医科学院科技发展布局,加大对基础研究、薄弱和少数学科的支持力度,做强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优势学科。二是加强青蒿素研究中心、中国中医药循证医学中心、中医药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形成行业领先的科技创新高地。三是实施中国中医科学院人才强院计划,加强中医药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四是指导省级中医药科研院所加强能力建设。

3.配套措施。中国中医科学院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科研组织模式,给予科研人员更大的自主权,在岗位设置、薪酬等方面建立更加灵活的政策机制。

4.分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财政部、教育部、科技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疾控局负责。

五、中医药特色人才培养项目

加强中医药高层次人才、基层人才和人才培养平台建设,建立符合中医药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创新中医药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建设以领军人才为引领、青年优秀人才、骨干人才和基层实用人才为主体的中医药特色高素质人才队伍。

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

1.建设目标。培养具有较大社会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中医药领军人才和学科团队,建设高水平人才梯队。

2.建筑任务。一是实施中医药领军人才支持工程,选拔培养50名黄绮学者和200名黄绮青年学者,组建10个国家多学科创新团队和一批国家中医药I

4.分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财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中央军委后勤部负责。

基层人才培养计划。

1.建设目标。基层中医药人才规模不断扩大,素质逐步提高,更好地满足群众就近享受中医药服务的需求。

2.建筑任务。一是实施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计划,招收7500名左右农村中医药专业免费培养医学生,支持1.25万名中医全科医师开展规范化培训和转岗培训,培养5000名中医助理全科医师,为中医药博物馆培养一批骨干人才。二是实施革命老区中医药人才振兴工程,加大革命老区、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县等地区中医药专业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力度,支持建设全国基层名老中医专家传承工作室。

3.配套措施。国务院有关部门负责制定项目实施方案,并不定期组织考核评估。各地负责过程管理,完善培养、使用、待遇保障等政策,落实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培养医学生就业安置和绩效管理相关要求,积极引导人才向基层流动,确保项目实施效果。项目单位负责项目的日常管理,保证学员培训期间的工资和福利待遇。

4.分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财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负责。

人才平台建设计划。

1.建设目标。推动中医药发展,建设一批高层次人才培养平台,不断提高中医药人才培养能力。

2.建筑任务。一是建设一批中医药重点学科和一流本科专业。二是建设一批中医临床教学基地。依托各类已建机构,遴选一批中医医师规范化培训和实践技能考核基地。三是建设第四届国医大师、第二届全国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新建设一批老医药工作者、全国名老中医专家、全国基层名老中医专家传承工作室。

3.配套措施。国务院有关部门负责制定项目实施方案,完善相应的遴选、评估、管理和投入机制,组织项目实施和评估,聚集高层次人才参与平台建设。各地要加强政策支持,负责流程管理。项目单位要落实队伍、场地、设施等软硬件要求。建立管理制度,定期进行评估和汇报。

4.分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财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教育部、军委后勤部负责。

六、中药质量提升和产业促进工程

围绕中药种植、生产、使用全过程,充分发挥科技支撑引领作用,加快中药种业发展,大力推进中药标准化种植,提高中药饮片和中成药质量,推动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中草药种业的质量提升。

1.建设目标。中草药的收集、保存、鉴定和评价

2.建筑任务。一是指导地方建设一批道地药材生产基地。二是建设一批珍稀濒危中药材野生抚育和人工繁育基地。三是制定300种常用中药材种植养殖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四是广泛开展中药材生态种植、野生抚育和仿野生栽培,开发示范中药材30-50种。五是统一中药材追溯标准和管理方式,在现有追溯平台基础上建立覆盖主要中药材的全过程追溯体系。第六,依托现有药品监管体系,建设一批中药材快速检测平台。

3.配套措施。国务院有关部门发布全国道地药材目录,推进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实施,加强道地药材产地规划和规范化种植。各地要加强道地药材资源保护和生产管理,给予项目和政策倾斜,建立部门协调机制,协同推进中药材质量提升。

4.分工。农业农村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林草局、国家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

中药炮制技术的继承与创新。

1.建设目标。深入研究中药炮制理论和技术,阐释中药炮制机理,完善中药饮片质量标准,确保饮片质量。

2.建筑任务。一是建设一批中药炮制技术传承基地,挖掘和传承中药炮制理论和技术。二是开展一批常用中药饮片的质量标准和生产工艺研究。

3.配套措施。国务院有关部门发布了中药饮片国家标准,完善了中药饮片质量控制体系。各地要加强对地域特色饮片和炮制工艺的挖掘、整理和传承。

4.分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财政部和国家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

中成药综合评价体系的构建。

1.建设目标。覆盖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评价、质量标准、生产工艺和制剂工艺的中成药综合评价体系基本建成,符合中医药特色的中药新药评价体系进一步完善。

2.建筑任务。一是建立和完善中成药临床综合评价方法,系统开展100种中成药临床综合评价,在用药适应症、目标人群、最佳剂量等精准用药信息方面丰富中成药内涵。二是建立体系完善、满足发展需求、覆盖生产全过程的100种中成药标准体系,形成多层次的现代质量控制体系。三是初步建立中医药理论、人体经验和临床试验相结合的评价证据体系,构建符合中医药特点的安全性评价方法和标准体系。四是开展中成药质量评价方法研究,建立常用中成药质量评价标准。五是完善中药预警系统,加强中药不良反应监测“哨点”建设。

3.配套措施。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了中成药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3.配套措施。国务院有关部门要加大对国家中医药博物馆筹建、选址和建设的支持力度。各地要将中医药博物馆纳入当地重点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建立多部门共建协商机制。项目单位应拓展相关资金渠道,提高建设水平,丰富馆藏。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以多种方式支持博物馆建设。

4.分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发展改革委、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自然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负责。

中医文化建设。

1.建设目标。建立和完善了中医药文化传播体系,形成了一批优秀的中医药文化。中小学中医药文化教育进一步丰富,公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在“十四五”末提高到25%左右。

2.建筑任务。一是提炼中医药文化的精神认同,挖掘、阐释、普及名医、名方等中医药文化经典元素。二是支持创作高质量的中医药图书、纪录片、影视剧和各类新媒体产品,打造具有代表性的中医药文化节目和中医药动漫作品。三是实施中医药文化传播行动,推进一批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建设并达到国家建设标准,推进若干中医药文化体验场馆建设,支持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角建设,广泛开展中医药文化主题活动。四是中小学要进一步丰富中医药文化教育,开展中医药文化专题教育活动,建设校园中医药文化角和学生社团。五是培养和建立中医药文化传播团队。

3.配套措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应当组织开展中医药文化相关研究工作,协调相关部门加强实施保障。各地要将中医药文化工作纳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总体框架,对本地区中医药文化资源进行调查研究,将中医药文化纳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总体安排,有条件的地方积极探索将中医药文化融入中小学教育教学活动。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中医药文化建设。

4.分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财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宣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教育部、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等。

八、中医药开放开发项目

重点支持中医药产学研开放发展,提升中医药国际影响力,促进中医药传播、应用和发展,助力构建人类健康共同体。

中医药开放式发展平台的构建。

1.建设目标。中医药机构以更加多元的平台和更加灵活的机制参与中医药各领域的全球合作,中医药的海外认可度和接受度进一步提升。

2.建筑任务。鼓励社会力量继续建设一批高质量的海外中医中心。依托国内中医药机构,扩大建设一批高水平的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恩库拉

3.配套措施。国务院有关部门要支持中医药参与相关国际科技创新合作,支持相关高校和科研院所建设“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推动出台中医药知识保护条例,建立中医药知识保护数据库。

4.分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外交部、科技部、商务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

中医药国际贸易促进项目。

1.建设目标。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在探索外贸新业态、新模式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中医药国际贸易体制和机制不断完善,中医药产品和服务国际贸易总量和中医药产业贸易便利化水平不断提高。

2.建筑任务。高质量建设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探索中医药服务出口新业态、新模式,培育中医药服务国际知名品牌。巩固中医药保健、教育培训等传统服务贸易优势,发展“互联网中医药贸易”。鼓励有实力、有信誉的企业在“一带一路”国家建设中医药跨国营销网络和中医药产品物流配送中心。支持中医药企业通过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等平台“走出去”。

3.配套措施。在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等中医药“走出去”相关活动中,探索设立中医药相关展示板。继续开展中医药服务贸易统计试点工作,完善中医药服务贸易统计方法和指标,进一步优化进出口管理和服务,研究调整中医药产品税则号,提高中医药产品和服务通关便利化水平。各地要完善对中医药服务出口企业的金融支持政策。

4.分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商务部、国家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海关总署、财政部负责。

中医药抗疫国际合作项目。

1.建设目标。中医药参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等重大传染病防控国际合作显著增加,更多抗疫中药产品在海外注册应用。

2.建筑任务。积极推动中医药参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等重大传染病防控国际合作,组织中医药抗疫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建设高水平的中医防疫队伍,加强防疫技术和产品的国际合作。加强抗疫中药产品境外注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3.配套措施。国务院有关部门要积极组织地方和中医药机构参加相关国际高层论坛,推进中医药防治重大传染病合作,完善中医药参与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机制。各地要出台鼓励企业开展抗疫中药产品境外注册和应用的政策措施,明确对参与国际抗疫合作人员的激励和保障政策。

4.分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外交部、国际发展合作署、国家卫生健康局

3.配套措施。国务院有关部门要积极推进示范区布局,加强统筹指导,沟通协调解决问题,在项目和政策上倾斜,定期评估,总结推广经验。各省要承担起主体责任,把示范区建设作为重点工作积极推进,完善示范区建设机制,明确工作责任,完善配套措施,加强改革探索,及时总结经验。

4.分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卫生健康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

医保、医疗、医药联动,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点建设。

1.建设目标。选择部分城市开展试点,鼓励地方发扬主动性,加快有利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医保、医疗、医药联动改革,完善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医改政策。

2.建筑任务。以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和综合医改试点省份为重点,在全国选择若干地级市开展试点,优先选择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城市。支持试点城市加快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制定实施医疗保障支持中医药发展的政策措施,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实施中医药健康促进活动,探索形成有利于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的医改政策体系,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

3.配套措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要会同有关部门制定试点工作总体规划,加强指导,及时发现和推广地方经验。各试点城市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工作方案,完善工作机制,积极组织实施,深入探索体制机制创新,形成典型经验和有益做法。

4.分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医保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疾控局负责。

X.保障措施

加强项目实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发展改革委要牵头建立跨部门工作机制,各有关地方、部门和单位要按照职责分工,共同抓好工作落实。国务院中医药工作部际联席会议相关成员单位要将重大项目实施纳入重点工作,明确任务,加强组织协调,抓好落实。各有关地方和项目单位要强化主体责任,认真实施项目。

做好资金保障。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完善投入保障机制,建立持续稳定的中医药发展多元投入机制。科学界定政府和市场投入责任,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中医药振兴发展,各级政府在卫生投入上统筹安排中医药发展,加大支持力度。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形成合理的投入机制。加强项目总体规划和预算申报管理,避免分散和重复的资金安排,并给予

编辑 举报 2023-03-01 12:12

0个评论

暂无评论...
验证码 换一张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