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异不在于文理科 起点不代表以后?

差异不在于文理科 起点不代表以后?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科技馆馆长倪敏静,本报记者张成军

本报讯,3月1日,一则“211文科男硕士吐槽招聘会平均工资5000元”的话题在网上热传。有网友评论“眼高手低”,也有人说“文科就业面真窄”。

毕业生找工作难,文科生找工作更难吗?

3月2日,政协委员、上海科技馆馆长倪敏静在接受该报采访时表示,就业机会和薪酬差异的原因不在于文理,而在于能力和岗位的匹配程度。文理科都需要提高综合素质,培养终身学习能力。

“这与艺术和科学无关。”

倪敏静认为说文科就业面窄,文科工资低是一种误解

“不是文理的问题,而是自己和岗位的契合程度。”他说,“我觉得无论是文科生还是理科生,加强科学素养,提高人文素养都是非常重要的。”

在他看来,工作需要综合能力。“这个时代不同了。文科生也要有科学知识和信息能力。如果是纯文科学习,要么是工作后拓展学习,要么大学可以对原有课程做一些调整。”

最根本的是要有终身学习的观念。“大学里学的东西,用不了一辈子。你必须在入职时开始新的学习。”

教育不仅仅是职业能力的培养。“教育的根本任务是育人。育人的特点是普遍能力、正确的价值观、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学习能力。这些东西在工作中非常重要。”倪敏静说,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对工作有长期的促进作用。

在薪酬待遇方面,他提到,入职初期可能是人才培养阶段,随着贡献的增加,收入和待遇可能会逐步提高。“我觉得大学生不应该太在意刚入职的收入,而应该考虑这个工作是不是自己喜欢的,有没有前途。考虑未来发展才是硬道理。”

鼓励大学生先就业。

3月2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主题为“权威开始”的新闻发布会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余家栋介绍,2023年高校毕业生将达到1158万人,促进就业的任务更加艰巨。

“今年大学毕业生人数创新高,但我仍然感到非常有信心。疫情过后,这段时间企业开始步入正轨,用工需求还是比较大的。”倪玉静说。

2月25日,由上海市和长三角地区人社部门联合举办的“2023上海春季就业促进专项行动大型招聘会”举行。这是上海自2020年以来举办的最大规模的线下招聘会,提供超过25000个职位。“这是三年来最大的一次,一次性提供上万个岗位,大量大学毕业生到来。从状态来看,我对今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还是充满信心的。”倪玉静说。

在此之前,倪敏静在担任上海市教委副主任期间分管就业工作。按照他的说法,“工作岗位的供给远大于大学毕业生的数量。想就业,不挑相应的单位和岗位也能就业。”

如何促进大学毕业生毕业?倪敏静认为,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有时候,大学生不知道在哪里,公司想招人<爱尬聊_生活百科>却招不到。”他认为,要提高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信息对称度,让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形成精准匹配。

大学生也要转变就业观念。“我们都希望孩子能找到自己想要的好工作,但起点不代表未来。只要他真的是人才,到单位后努力工作,他的发展空间是

编辑 举报 2023-03-04 10:53

0个评论

暂无评论...
验证码 换一张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