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虾图是谁画的啊??

<爱尬聊_百科大全>你好请问一下,游虾图是谁画的啊?在线等。。
137****7753 2022-05-15 14:31

张善子擅长画虎,徐悲鸿画马,张书旗画鸽,齐白石擅长画虾和草虫,任伯年擅长画猫,郑板桥擅长画梅兰竹菊,黄胄擅长画驴,李可染擅长画牛,吴作人擅长画熊猫,宋文治的写实山水画,凌立如擅长画鸡,李苦禅擅长画鹰,谢公展擅长画菊花,江载曦擅长画蝴蝶,苏葆桢擅长画葡萄。


镭铟 2022-05-15 14:33

主楼您好:

答案是齐白石 ,他画的虾栩栩如生。

希望主楼满意~打5颗星。谢谢!


123456790#p#bbs 2022-05-15 14:33

1.齐白石画虾最有名。

齐白石虾图,体现了高度的笔墨技巧,在表现了水墨、宣纸的独物性能外,又将虾之质感表现的淋漓尽致, 是白石笔下最写实的对象之一。

齐白石画虾没有题诗,收藏者可能会在画上题诗,无法考证。

2.与虾有关的古诗词:

双箝鼓繁须,当顶抽长矛。鞠躬见汤王,封作朱衣侯 ——唐·唐彦谦《索虾》

虎落平崖受犬欺,龙游浅滩遭虾欺. 

一夜东风吹雨过,满江新水长鱼虾。 ——【清代】 祁珊洲 

鳞光一片来,信是真龙种,齐璜有后,薪火可传也。” ——著名书画家范曾 

天寒水落鱼在泥,短钩画水如耕犁。渚蒲拔折藻荇乱,此意岂复遗鳅鲵。偶然信手皆虚击,本不辞劳几万一。一鱼中刃百鱼惊,虾蟹奔忙误跳掷。渔人养鱼如养雏,插竿冠笠惊鹈鹕。岂知白挺闹如雨,搅水觅鱼嗟已疏。 ——【宋】苏轼《画鱼歌》 

龙卷鱼虾并雨落,人随鸡犬上墙眠 ——【宋】苏轼《连江雨涨》 

一 

河虾自有成龙志,苦练江湖不记年。 

今日舞须腾四海,为迎奥运作宣传。 

二 

青虾曾似细商量,结队成群出小塘。 

腾跃清泉萱纸上,好期善价挂中堂。 

三 

一弯新月落桥边,惊煞群虾未敢前。 

恐是钓钩凭晚下,人间骗局令心悬。 

——邓清泉 

咏虾二首 

其一 

今朝虽是过河虾,也把四海作为家。 

他年若得蛟龙助,翻江倒海荡天涯! 

其二 

鲤鱼已跳龙门去,留你踟躇伤心绪。 

寂寞海角等闲渡,曾经立志腾玉宇。 

跳跃灵于蟹,峥嵘势若龙;生前无滴血,死后一身红。 ——熊鉴《咏虾》

3.擅长画雕的人物暂未找到。

李苦禅擅长画鹰。

方形眼眶,斧形的利嘴,强调鹰与雏的相对。斜三角的整体造型,向上飞去的整体动态。李苦禅画鹰多为“静态”的鹰,多为蹲视姿态。如《松鹰图》,数只雄鹰立于山颠,蓄势待发。

4.与雕有关的诗:

《竹溪惠白雕三绝》

白雪通身洁,丹砂傅顶红。

赠余有深意,鹇义与闲通。

鹦鹉鹪鹩赋,鹇宁愧二虫。

吾衰边幅窘,姑置小池中。

世有殊尤物,天悭赋咏才。

恨渠生较晚,不及见邹枚。

雕争怒力狐争死,二物形意无纤殊。——《薛九宅观雕狐图》梅尧臣

夜来西风里,九天雕鹗飞。——《金字经》 马致远

蛟龙得云雨,雕鹗在秋天。——《奉赠严八阁老》 杜甫

已落双雕血尚新,鸣鞭走马又翻身。——《赠猎骑》 杜牧

殷勤避罗网,乍可遇雕鹗。雕鹗虽不仁,分明在寥廓。——《相和歌辞·野田黄雀行》 僧齐己


bzyf#p#tik_hang 2022-05-15 14:37

展子虔 隋画家。历北齐、北周。入隋任朝散大夫、帐内都督。擅画人物、车马。所作人物描绘细致,以色晕染面部;画马立者有走势,卧者有起跃之状。亦工台阁,写山川远近,有咫尺千里之势。曾在洛阳、长安、江都等地寺院绘佛壁画。所作《游春图》,描写贵族游春情景,山峦树石,青绿设色,金线钩斫,景物浓丽,笔致凝炼,匠心独运。为现存最古的卷轴山水画(一说《游春图》乃唐人摹本)。

采纳哦


宋guo 2022-05-15 14:39

齐白石《虾》 鉴赏

齐白石经过数十年的艺术探索,深知画家必须能够把握对象活的形貌、质量感、运动方式、环境关系及个性特征,否则画得再似,也形同死物。他画虾就是通过毕生的观察,力求深入表现它们的形神特征。齐白石从小生活在水塘边,常钓虾玩;青年时开始画虾;约40岁后临摹过徐渭、李复堂等明清画家画的虾;63岁时他画虾已很相似,但还不够“活”,便在碗里养了几只长臂虾,置于画案,每日观察,画虾之法亦因之而变,他的虾也成为他代表性的艺术符号之一。

本幅是白石89岁时的作品。此时白石画虾已入化境,在简括的笔墨中表现了游弋水中的群虾。粗壮、浓厚的茨菇,与群虾的透明、轻灵纤细形成对比,体现出晚年的齐白石画艺的成熟。

此图表现虾的形态,活泼、灵敏、机警,有生命力。因为掌握了虾的特征,所以画起来得心应手。就以画面上的虾为例:虾头上的三笔,有墨色的深浅浓淡,表现出一种动感。

左右一对浓墨眼睛,脑袋中间用一点焦墨,左右二笔淡墨,于是使虾的头部变化多端。硬壳透明,由深到浅。而虾的腰部,一笔一节,连续数笔,形成了虾腰节奏的由粗渐细。

用笔的变化,使虾的腰部呈现各种异态,有躬腰向前的,有直腰游荡的。也有弯腰爬行的。虾的尾部也是三笔,既有弹力,又有透明感。虾的一对前爪,由细而粗,数节之间直到两螯,形似钳子,有开有合。虾的触须用数条淡墨线画出。

看似容易,实则极难:画得活,则虾之生命自出;画僵了,也就失去了生命。虾须的线条似柔实刚,似断实连,直中有曲,乱小有序,纸上之虾似在水中嬉戏游动,触须也像似动非动。


拖延癌晚期_743 2022-05-15 14:42

郑板桥郑板桥,名燮,字克柔,号板桥,又号板桥道人,江苏兴化人。生于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卒于清乾隆三十年(1765),终年73岁。他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和艺术家,是清代扬州画派的杰出人物。他的诗、书、画被誉为“三绝”,颇具风格,200多年来,一直深受人民群众喜爱,在国内外享有极高声誉和地位。郑板桥的艺术成就,是他一生最光辉最绚烂的部分,他的作品富有思想性、创造性、战斗性,把深刻的思想内容与完美的艺术形式较好地统一起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板桥风格。他的作品成为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学艺术遗产,不仅受到中国人民的喜爱,而且受到了世界许多国家文学家艺术家的重视。郑板桥善画竹、兰、石、松、菊等,而以体貌疏朗、风格劲健的兰竹最为著称。他主张不泥古法,师法自然,“极工而后能写意”。他提出了“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的绘画三阶段说,把深思熟虑的构思与熟练的笔墨技巧结合起来,板桥画竹“以草书之中坚长撇法运之”,收到了“多不乱,少不疏,脱尽时习,秀劲绝伦”的艺术效果。板桥所画之竹气韵生动,形神兼备。“意在笔先”“趣在法外”。板桥画兰,多为山野之兰,以重墨草书之笔,尽写兰之烂漫天性。板桥画石,骨法用笔,先勾出石的外貌轮廓,有时配以兰竹,极为协调统一。郑板桥的画给当时清代书坛带来了一股清新的活力,广大知识分子,劳动人民视为珍宝,不惜重金争购,广为流传。苏东坡大诗人苏东坡是画竹的艺术大师,他的次子苏过是画竹名手,他的至友文同也是画竹的大家,文同开创的“湖州竹派”,被后世人尊为墨竹绘画的鼻祖,在画竹方面有高超的技艺。苏东坡关于“胸有成竹”的绘画理论,为千古墨竹画家所趋尚,传统绘画创作所遵循,他的那幅被称为奇作的《墨竹图》,能得“富潇洒之姿,逼檀栾之秀,疑风可动,不笋而成”的绰约风姿。他的著名文章《文与可画赏笛谷偃竹记》是一篇传颂千古的佳作,文章说:“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刘叔华介刘叔华(1915年——2000年),笔名竹痴,贵阳人,曾任苏州女书画家协会主席。30年代,她先后在国立艺专和正则艺专学习国画,师从吕凤子、潘天寿、吴之、谢仲谋等国画大师。她专攻墨竹,师法宋、元诸名家并得其要旨,遂成就自家之面目,作品被多处艺术馆和博物馆收藏,有《刘叔华画竹集》等专著存世。画竹艺术在我国传统绘画艺术中具有相当的地位,中唐时期,竹已形成专门的绘画题材;北宋文同开创了“湖州竹派”,被后世人尊为墨竹绘画的鼻祖;元代的柯九思、高克恭、倪瓒,明代的王绂、夏昶、徐谓,清代的石涛、郑板桥、蒲华、吴昌硕,都是树一代画竹新风的画竹大量,促进了画竹艺术的发展,对画竹技法和理论的发展以及完善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时至今日,中国的画竹艺术仍保持长盛不衰的势头,当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唐代画竹已经盛行,国画中的墨竹就是唐代创始的。宋代以后画竹更具成就。画竹名家层出不穷。大诗人苏东坡是画竹的艺术大师,他的次子苏过是画竹名手,他的至友文与可也是画竹的大家,在画竹方面有高超的技艺。苏东坡关于“胸有成竹”的绘画理论,为千古墨竹画家所趋尚,传统绘画创作所遵循,他的那幅被称为奇作的《墨竹图》,能得“富潇洒之姿,逼檀栾之秀,疑风可动,不笋而成”的绰约风姿。他的著名文章《文与可画赏笛谷偃竹记》是一篇传颂千古的佳作,文章说:“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各朝代画竹名家各有特色,在绘画实践中形成了各种流派。他们画竹都十分传神而逼真,因此白居易曾在《画笔歌》中称赞“举头忽看不似画,低耳静听疑有声”。清朝画竹也相当兴盛,“扬州八怪”的异军突起又为画竹开创了前所未有的局面。我国绘画的传统要求是真实地反映自然景物的客观形态,郑板桥画竹则不但表现了客观对象的天然特征,而且表现了作者的人格、思想和对社会的态度。他不仅留有许多绝妙的翠竹图,还留下了《题画竹六十九则》,他赞美“竹君子、石大人、千岁友、四时春”。但是没有听说过宋昶。


编辑 举报 2023-04-07 18:25

0个评论

暂无评论...
验证码 换一张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