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 朱棣能登基称帝 还与他的谋略有很大关系?

朱棣能登基称帝,与姚广孝的谋略有很大关系。姚广孝,字斯道,元顺帝后至元元年(1335年)出生于江苏,14岁出家妙智庵,法名道衍。明洪武三年(1370年)被明太祖挑中,随侍燕王朱棣,成为朱棣的重要谋士。建文帝继位,采取削藩策略,姚广孝密劝朱棣举兵,自己辅佐朱棣世子守御北平。

姚广孝与房山颇有因缘,早在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正月二十一日,他就曾来房山考察云居寺和石经,即兴创作了《石经山诗并序》,镌刻在石经山雷音洞的石壁上。永乐时,姚广孝曾在房山的太湖山华严寺隐居。房山区周口店镇大韩继村,有永乐御赐给姚广孝的别墅——香光园,俗呼少师园。这些往事,记录在明代《敕建香光寺碑记》上:“广孝姚公,国初功臣,爵至少师,辞归山林,隐居太湖之华严寺,朝廷恩赐香光园为其别墅。”太湖,是房山西部韩村河镇圣水峪村南的一座山名。姚广孝去世后,赐葬房山青龙湖畔的圣岗。

姚广孝

圣岗上的姚广孝塔

少师园复建为香光寺

香光寺

少师园,本名香光园,按香光寺残碑记载,原是唐代宝积禅师创建的一座古刹,明永乐年间被赐给姚广孝作为别墅。

姚广孝过世后,少师园岁久荒圮。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秋,御马监太监张其奉命到房山云居寺、上方山等处饭僧。他来到大韩继村小店住宿,见路北有座古寺残基,询问村民,村民说是姚少师园。张其从荒草间寻到断碑后,上奏万历帝,万历赐内帑命张其重建香光寺。工程始于次年春,告成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九月,钦命僧录司左善世真奉入主寺院。僧录司是官署名,职责是掌管僧侣等相关事务。姚文孝在世时,也曾担任过僧录司左善世一职,他还被朱棣任为资善大夫、太子少师,时称“黑衣宰相”。

重建的香光寺为五进院落,寺首山门,一进天王殿,二进大雄宝殿,三进方丈殿,四进大悲阁,五进乃是围楼一座。寺院主殿两侧建云堂,供僧众坐禅;建旦过寮,居来寺宾客;建香积堂,供寺僧烧饭;建库房,储藏钱粮;建精舍,为寺僧居所;建杂室,存放农具。此外还建有云楼,以供巡更护寺之用。寺后辟菜园,园侧设谷场。菜园内还建虚亭一座,可登临四眺。寺南另起一院曰延寿堂,为老弱病残的僧人居养之所。南去里许建普同塔。

万历帝赐香光寺诸佛菩萨水陆圣像、五大部经,《华严经》十二部及《诸品经》,赐渗金毗卢、铜释迦文佛、渗金观音菩萨、渗金地藏、渗金菩萨、渗金阿弥陀佛、渗金弥勒佛各一尊。又赐大铜炉、铜烛台、铜花瓶、铜殿钟、大小铜罄、大铜钟、大铜鼓、小锡炉、渗锡花瓶、铜云牌、施食供器、玲花砚池、法器、桌椅床帐等物,可谓面面俱到,寺之所需,凡所应有,无不备之。

到了万历三十年(1602年)春,琉璃河石桥重修后,在桥北建观音庵,设为香光寺下院,置随庵香火地270亩。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在西直门外高梁桥建香光寺下院三圣庵,置香火地121亩。

万历三十三年十二月,汉经厂掌坛御马监太监王忠、王举、卢永寿等奉诣前往房山,钦赐《大藏经》,安于香光寺。当年赐经举动非常隆重,万历帝特差东厂并锦衣卫护送到寺。东厂、锦衣卫刻告示碑于寺内,明示因香光寺奉有御赐《大藏经》,严禁乡民和游方僧侣擅入寺内,有违抗者即解送东厂、锦衣卫从重处治。寺内的大悲阁改建为藏经阁,《大藏经》便奉于此阁之内。

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法国人蒲意雅曾到香光寺一游。蒲意雅称:香光寺“规模宏大,正门上镌寺名”。当时寺内多数建筑尚存,大悲阁已圮。目前,香光寺尚存钟鼓楼、天王殿及东西配殿、大雄宝殿,东侧院内残存禅房一座,但是已面貌皆非。

华严寺二度重修

太湖山,在北京著名的上方山南,与上方山隔峪相峙。因山体形状如繁体的丰字,所以古称丰山,辽代名刹章庆院就坐落在主峰清风岭北侧。如今,章庆院早已倾圮无存。由章庆院遗址北去,是一道山间幽谷,幽谷南端高处地势稍平,这就是当年的华严寺所在。华严寺坐北朝南,北以上方山诸峰为主山,东至念佛石,南至清风岭,西至佛髻峰,均为华严寺地界。

遥想当年,姚广孝随朱棣来到北京后,欲寻一处清静之地作为修净之所。他来到太湖山,被此处绝尘幽境所迷,恰巧此处有一座破败的寺院,这座古刹名叫华严寺,本是金元旧刹。于是,姚广孝重修古刹,在此隐居下来。这里原是华严宗的重要道场,由此向北,有白云山华严寺,再北有凤凰山华严寺;上方山上则有上方华严寺,由上方华严寺东行则有天开华严寺。姚广孝在太湖的青峰幽谷中享受着清风明月,永乐皇帝或许是怕姚广孝山中岁月过于清苦,就近把唐代旧刹香光禅寺赏给他。

岁月轮回,就在明万历三十三年十二月,神宗差人钦赐香光寺《大藏经》的第二年,即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重修香光寺的发起人、御马监太监张其,寻找到姚广孝隐居的太湖华严寺,这座深山幽谷中的寺院早已荒废,他出资买下山场,重修华严寺佛殿僧房,翌年落成。华严寺落成不久,香光寺住持真奉与张其、孔良才出面,为山寺镌记于殿右的山崖。

到了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张其第二次重修太湖华严寺。这时,香光寺的住持已由真奉弟子如海继任。如海与恩惠寺住持方可参与重修华严寺一事,并镌记于寺侧崖畔。香光寺住持参与太湖华严寺重修一事,表达了姚广孝身后,明代社会对他的追念。

世事沧桑,如今太湖幽谷中的这座华严宗道场再度荒废。历历碑刻,悠悠古道,姚广孝和他隐居的华严寺在时光中远去。除了不朽的青山,只留有碑刻上的几行文字。

圣岗塔前有御制神道碑

姚广孝塔,建于明永乐十六年(1418年)。是年三月,84岁的姚广孝已是重病缠身,他预感到不久于人世,于是特地进宫朝见永乐帝。不久,永乐帝又亲往他居住的庆寿寺探病。三月二十八日,姚广孝在庆寿寺病逝,永乐帝不胜哀悼,辍朝二日,命有司治丧,追赠推诚辅国协谋宣力文<爱尬聊_知识大全>臣特进荣禄大夫上柱国荣国公,谥恭靖。四月六日,姚广孝遗体按佛教仪轨火化,六月十一日,葬于已经落成的房山圣岗墓塔中。

姚广孝塔坐北朝南,通高33米,为八角九级密檐砖塔,须弥座束腰浮雕寿字和花卉,其上为三重外倾莲花瓣,上承塔身。塔身东、西、南、北四面雕仿木隐作隔扇门,其他四面则雕花棂假窗。正面门楣上嵌石一方,上镌楷书:“太子少师赠荣国恭靖公姚广孝之塔”。塔身之上为九重叠涩檐,各角悬铜铃,风吹作响,声音悠远。塔刹铁制,由八条铁链锢于檐角吻兽上,状似葫芦,上耸立柱,直插云天。

日伪时期,姚广孝塔被盗,墓塔地宫内劫后尚存的明代青花瓷缸抬至房山城,后来也下落不明了。

新中国成立后,姚广孝塔先后进行了两次修缮。第一次是在1980年,这次工程填平了盗掘后留下的地穴,并围塔基筑石砌基座,将塔基加固。1985年春,文物部门对此塔进行了全面修缮。

姚广孝塔前原有享殿一座,殿侧有围墙,殿前有门楼。享殿前原有神道一条,在大约距塔30米处的神道正中,姚广孝神道碑尚存。此碑通高4米,螭首龟蚨,十分壮观。碑额篆书“御制荣国公神道碑”。

神道碑立于永乐十六年(1418年)姚广孝入葬时,永乐帝的御制神道碑铭亦撰成于是年八月十三日,但不知何故未即时刻碑。直到宣德元年(1426年),姚广孝的养子姚继奏请宣宗,要求为姚广孝神道碑镌刻碑文,宣宗才拿出永乐帝当年亲撰的碑文赐给姚继,准他“其即刻碑,以成皇祖嘉念功臣之志”。是年五月,永乐帝御制碑文终于刻于神道碑上。

在御制神道碑中,永乐帝对姚广孝的才识品学给予极高的评价,把他与辅佐商汤中兴的傅岩、助汉高祖取天下的赤松子相提并论。称赞他“器宇恢宏,性怀冲淡……旁通儒术,至诸子百家靡不贯穿。故其文章宏丽,诗律高简,皆超绝尘世,虽名人魁士,心服其能,每以为不及也”。

永乐帝对姚广孝“靖难”之功念念不忘,赞扬他“于时识进退存亡之理,明安危祸福之机。先机效谋,言无不合。出入左右,帷幄之间,启沃良多。内乱即平,社稷奠安”。透过永乐帝对亡臣功绩的褒扬,隐约可见明王朝血腥争斗的刀光剑影。

如今,姚广孝塔高高耸立于圣岗之上,俯视着一碧万顷的青龙湖,连同永乐帝丰碑,铭记下姚广孝传奇般的经历。

(文中图片均由作者提供)

(原标题:姚广孝在房山的行踪)

作者:杨亦武

流程编辑:U031

版权声明:文本版权归京报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改编。

编辑 举报 2023-04-13 11:53

0个评论

暂无评论...
验证码 换一张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