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三重味道?

感知春天,你可以用眼睛去瞭望:山青水绿、姹紫嫣红;也可以用耳朵去聆听:和风细雨、莺啼燕鸣;还可以用双手去抚摸:水软草柔、柳枝飘荡。而我,更喜欢用舌尖去感受:春芽鲜嫩、野菜清甜……这是从小养成的习惯,通过品尝这些春天的味道,我才能深切感受到,春天的脚步,是怎样姗姗而来,又怎样匆匆而去的。

初春

是涩涩苦苦的味道

冬末春初,对于农人来说,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可是,惊蛰一过,万物复苏,野草野菜很快冒出头来。这时候,妈妈就会带上我们姐妹,挎上小篮子,到田野里挖野菜。有一种菜叫“苦妈菜”,是较早出现的一种。这种菜择去黄叶,洗净之后,可以直接蘸酱吃,味道苦苦的,据说有降火润燥的作用。与之相对,有一种菜叫“甜妈菜”,苦味要清淡许多。

柳芽儿菜,是捋取柳树的嫩芽,先是用开水烫过,之后反复淘洗,去掉苦味涩味,之后可以凉拌、煮汤、做馅。印象中妈妈经常拿它做贴饼子。妈妈做的贴饼子,外皮金黄,里馅青绿,两面还有焦脆的锅巴,吃起来酥香爽口。虽然馅里还带一点淡淡的涩味,但是对于整个一冬天没有吃到新鲜青菜的我们,已是非常难得的美味了。

仲春

是清清甜甜的味道

清明前后,春意渐浓,山野间各种野菜和家种的青菜争先恐后地长出来了。这时候最讲究的,就是吃“头茬”韭菜。下过微雨的清晨,韭叶上还带着新鲜的露珠,正合古人“夜雨剪春韭”的美好意境。一镰刀割下去,咔嚓有声,韭香四溢。择好、洗净、切碎,再配上炸好的鸡蛋,烙合子、蒸包子、煮饺子、贴糊饼,怎么做都好吃。当然,不要忘了拔点刚刚长出的小葱啊。清明时候的小葱,刚刚长到1尺多高,青涩稚嫩,吹弹可破。用小葱蘸酱,或者干脆直接塞进嘴里大口咀嚼,满嘴流汁。无论怎么吃,都是清清甜甜的滋味,一点都不辣。

再来点榆钱小米粥怎么样?金黄的小米,翠绿的榆钱,颜色黄绿相间,味道香香甜甜。妈妈纠正说,这不叫“榆钱小米粥”,你看,它黄的是金,绿的是玉,所以,它就叫“金玉满堂”!

暮春

是香香浓浓的味道

谷雨来临,春天就过了大半。繁花退去,叶子开始疯长。这时候,一种有着浓郁香味的食材出现了<爱尬聊_百科知识>,它就是——香椿芽儿。香椿树在北方随处可见,人们尤其喜欢把它种在院子里,一来它有浓烈的香味,不爱招虫;二来春天可以随吃随掰,十分方便。香椿树不怕掰,越掰长得越旺。一个春天下来,可以吃三茬儿新鲜香椿。最好吃的还数头茬儿香椿,它通身紫红,油亮鲜嫩,香气馥郁。用它做菜,无论是焯水凉拌、鸡蛋爆炒,还是做馅煲汤,都是上品美味。

当然,最经典的就是炸香椿鱼儿了。选取带有嫩梗和两三个叶片的香椿芽,洗净焯水,在事先打好的面糊中裹一下,放入稍稍冒烟的油锅中。白色的面鱼儿迅速滑入锅底,油花四溅,噼啪有声。没半分钟工夫,迅速凝固、变黄、膨胀,像条条小鱼,从锅底浮上来,还吐着一串串的小泡泡。用筷子夹起翻个身,再炸上二三十秒,看着通体金黄,香椿鱼儿就可以捞出装盘了。

小时候,炸香椿鱼儿的日子,就是我们的节日。我和妹妹围在灶台边,紧盯着妈妈手中的筷子在油锅里上下翻动,眼巴巴地望着炸好的香椿鱼儿,想拿又怕挨骂。妈妈瞧着我们又可气又想笑,实在忍不住了,就从锅中择出两块:“去吃吧,小馋猫,都等不及上桌子!”我们像得到宝贝一般,小心翼翼捧在手里,慢慢凑近鼻尖,深深嗅着它浓得化不开的香气,心都要醉了。真奇怪,小时候的炸香椿鱼儿,怎么那么香呢?一户人家炸了香椿鱼儿,整条胡同都香气缭绕,空气里浮动的香味很久都不会散去。更有那馋嘴的孩子,循着香气而来,非要赖着吃上两块鱼儿才走呢。

吃完了香椿鱼儿,就意味着春天的脚步渐行渐远,慢慢隐入夏的浓荫中了。

我多想留住春天,留住春天的味道——那些涩涩苦苦、清清甜甜、香香浓浓的味道,说到底都是妈妈的味道。可是,我再也吃不到妈妈亲手做的贴饼子、炸香椿鱼儿,再也不能品尝到妈妈亲手做的春天的味道:多年的劳累和疾病一点点压垮了妈妈,她瘫痪在床五年了。从最初的一侧身体不能动弹,到现在的失语、失智、失能,妈妈已经命若残烛,但是仍然顽强地和命运抗争着。

妈妈,请您坚强些、再坚强些!虽然已经无法动弹,在我心里,您依然拥有巨大无穷的力量,依然能够把我们姊妹五个紧紧地聚拢在身边,像母鸡呵护着小鸡,像月亮辉映着星辰。有妈在,家就在;有妈在,爱就在!

作者:赵丽军

插图:王金辉

流程编辑:U031

版权声明:文本版权归京报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改编。

编辑 举报 2023-04-18 10:25

0个评论

暂无评论...
验证码 换一张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