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传》感悟?

人的记忆有时候是极不可靠的,就比如《腾讯传》这本书,三年前我已经读过一次,但是我却没有一点印象。直到上周我想要看这本书的时候,突然发现我的Kindle里已经买过这本书,而且里面还有不少标注。

等到整本书读完之后,我才终于回忆起其中的一两个片段,其实记忆中是有印象的,只是平时从来没有机会去提取。
隔了三年再读这本书,感受大有差别。我新增了很多标注,删除了过去我认为重要的一些标注,过去能启发我的内容到了今天可能没有什么效果了,而过去那些被我匆匆扫过的内容在今天看来却让人感慨万千。
因此我想针对其中能够引发我思考的片段做一些延伸解读,也许很多内容已经和这本书想要传递的信息无关,但我认为这就是读书的意义之一,也欢迎大家与我探讨。
<hr/>
①起点非常重要
相对大多数人来说,马化腾的家庭条件非常优越,1989年上大学的时候家里就能给他配得起电脑,这对中国多数人来说是不可想象的,大多数人那个时候家里别说电脑了,有电视机机都算很牛了。
任何一件事情要做好,最关键的是兴趣和时间投入这两点。在那个年代,在最有求知欲的年纪里拥有一台自个的电脑足以改变无数人的命运。虽然肯定有很多人会把大量时间花在游戏和娱乐上,但是也会有许多渴望改变人生的人通过努力在IT行业里找到一条出路。
就拿我自个举例子,2000年我去读中专的时候选择了计算机专业,是因为身在农村的我也已经知道了计算机正在改变世界。可问题是当时学校里有那么多人,每个人每周能够去机房用电脑的时间都是有限的,在这种条件下就算我们对计算机的兴趣再浓厚,也没有充足的时间在电脑上去实践和探索,等过了几年这种积极学习的劲头就慢慢变淡了。
而且一方面因为年纪轻,很喜欢玩游戏,去了网吧那样的环境就不会用来学习了,肯定是跟着大家一起玩游戏。
没有自个电脑的人,从产生兴趣到主动学习、然后又通过实践加强兴趣的正反馈是很难建立起来的。
<hr/>
②时势造英雄
1998年到1999年,是世界互联网历史上的一台关键节点。腾讯在这时成立,Windows 98系统发布,乔布斯推出了iMac,新浪网易搜狐也在这时成立,刘强东创办了京东,马云创办了阿里。
这些人和事之所以汇聚在这个时间点,是因为科技与历史发展在这个时间交汇,只有时势造英雄,几乎很少有英雄造时势。
对于我们普通人而言,能做到不被时代所抛下就很不错了,其实只要坚持学习,跟上时代在今天并不难做到,因为由于科技的发展,如今至少在信息和知识获取等方面对所有人来说已经是相对公平了。
<hr/>
③几乎没有人能够预测未来
腾讯在早期运营QQ的时候非常困难,QQ的用户增长速度很快,用户满意度也挺高,但是运营成本还很高,而且没有任何可以盈利的办法。
在最绝望的时候,马化腾想报价300万希望把QQ给卖了,但是没人要,只好到处借钱继续维持经营。后来IDG和盈科的风险投资救了他们一命,因为这个时候如果融不到钱,马上来临的2000年互联网泡沫估计腾讯是撑不过去的。
这还没完,第一笔融资的钱并不算多,所以烧不了太久,加上互联网泡沫的影响,没多久IDG也希望退出。腾讯只好和IDG一起再次寻找新的风险投资者或者买家,IDG找了搜狐的张朝阳,被拒绝了。马化腾找了新浪的王志东,也被拒绝了。同时拒绝过他们的公司还有雅虎中国、金蝶、联想、TOM。
站在今天看过去,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轻松的嘲笑那些拒绝了投资腾讯的人,可实际上当时腾讯是否真的能成功,连马化腾自个都不知道。几乎没有人可以做到预测未来(毛主席这样的伟人除外),所以回顾历史的时候我们不应该对那些做出错误选择的人太过苛责。
最后真正带来救命钱的,是主动上门的南非公司MIH,也就是至今为止的腾讯第一大股东。MIH投资腾讯和当年孙正义投资阿里一样,都是属于因缘际会,一辈子估计也就出现这么一次,当然一次其实也就够了。这其实并不说明他们对未来有预测能力,这只能证明他们勇于冒险。
<hr/>
④有竞争对手是一件好事
即时通讯软件作为腾讯的核心业务,一直以来都在经历着竞争对手的挑战,从早期的朗玛UC、网易泡泡,再到中期的MSN,再到后来阿里的来往、钉钉,以及字节跳动的飞书。
有竞争对手一定是一件让人烦心的事情,但对公司来说这是一件坏事吗?并不见得。如果没有一路走来的这些竞争对手,腾讯是无法在压力和挑战中完成自我迭代和进化的<爱尬聊_生活百科>,更加无法坚持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产品理念。
过去无数的案例证明了这一点,很多企业在和竞争对手势均力敌的时候发展迅速、运行良好,一旦哪天把竞争对手彻底弄死了,自个反而也开始走下坡路了,严重的甚至会走向死亡。
&lt;hr/&gt;
⑤抄袭问题
说到腾讯,很多人都会提到抄袭,一直以来很多人与很多公司都在指责腾讯抄袭。
腾讯过去曾经抄袭这是事实,但问题是大部分互联网公司都干过抄袭的事情,并没有那个真的很纯洁。
而且更值得重视的一点是,按照目前世界上这些所有知名互联网公司的道德底线的之低的程度,根本没有必要去谈论抄袭这种“无关痛痒”的小事。
举个极端的例子,当我们去评判一台杀人放火的强盗的时候,他是否随地吐痰并不重要,如果有人天天关心这个强盗是否随地吐痰的问题,那就说明没有抓住问题的重点。
先拿国外来说,马斯克操纵数字货币市场割韭菜已经人尽皆知,这样的人已经很明显不拿别人当人看了。Facebook的老板配合特不朗普污蔑中国人窃取美国技术,只因为他没有进入中国市场。而Twitter公司不仅封杀所有为中国发出客观声音的账号,甚至封杀了特不朗普的账号。
说好的言论自由呢?这个已经吹了很多年了,我们本来都已经信了呢。
国内的公司也好不到哪里去,大数据杀熟一台比一台玩得溜,割韭菜一台比一台狠,窃取用户数据也是家常便饭,数据被黑客给全部偷走这种事情也不少见。
我不是说抄袭是对的,而是说我们作为普通用户,作为很容易被人割的韭菜,一定到清楚的认识到所有这些巨头都掌握着媒体和话语权。当我们用有限的时间去监督这些垄断公司的时候,记得关注那些最重要的事情,先监督他们解决“杀人放火”的问题,再考虑他们“随地吐痰”的问题。
&lt;hr/&gt;
⑥产品价值观
一家公司所生产的产品就是这家公司文化和价值观的直观体现,站在用户角度来看,腾讯这家公司所做的产品是少有的把用户放在较高地位的。
以用户需求为中心,这种口号谁都会喊,可是真正到了关键时刻,我们看到的经常是“割韭菜”和“大数据杀熟”等行为。许多企业和老板之所以会人设崩塌,是因为人设本身就是一种伪装、一副面具,总有一天会暴露的。
在这一点上,腾讯倒是一直都很现实,除了鼓励大家多充钱以外,特别出格的事情没如何听说。
另外马化腾在产品理念上有一些观点至今依然值得我们学习,比如不为1%的需求骚扰99%的用户,还有“淡淡的美术,点到即止”等。
&lt;hr/&gt;
⑦移动互联网时代
2011年好像又是一台关键的年份,微信诞生了,马化腾说腾讯获得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一张站台票。
世界的大趋势又一次迎来转折,腾讯又一次抓住了机会,通过微信继续占据即时通讯领域的领导地位。
不仅仅是大公司,甚至连许多我们这样的普通人也在这一两年经历的命运的转折点,移动互联网创业的浪潮改变了无数人的生活。
微信是其中最重要的见证者和记录者,朋友圈功能至今依然是无法替代的社交场景,公众号更是一台横空出世的新型媒体,至今深刻影响我们的生活方式。
与微信雷同的产品都失败了,但是与微信走了差异化定位的钉钉和飞书却崛起了,新的时间杀手抖音和快手又诞生了,一切的变化总是超出我们的预想。
&lt;hr/&gt;
这本书写的是1998-2016年的腾讯,最近这五年又发生了许多值得讨论的事情,很多都深深的影响了我们普通人的生活,希望以后有机会看到其中更详细的故事。
以上就是我读《腾讯传》的一些感悟,欢迎和我交流你的看法,如果你觉得文章对你有帮助,可以推荐给你的朋友看看,谢谢阅读!
iceboy033 1小时前

大家的骂声其实是的希望tx更加好,毕竟是冲了钱,主观上感觉自己是上帝,只不过一家公司变成什么样不是某些没有决定权的人决定的,这和粉丝希望自己的爱豆出名是一样的,只是这种一直充一直没办法做上帝的感觉一直在加强,所以挨骂也就正常了


编辑 举报 2023-05-26 14:42

0个评论

暂无评论...
验证码 换一张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