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功臣图是谁画的呢??
等一个人L 2022-04-28 06:07 我来回答这个问题,希望你满意~首先看看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名单,以排名先后为顺序依次为:长孙无忌、李孝恭、杜如晦、魏征、房玄龄、高土廉、尉迟敬德、李靖、萧瑀、段志玄、刘弘基、屈突通、殷开山、柴绍、长孙顺德、张亮、侯君集、张公瑾、程知节、虞世南、刘政会、唐俭、李绩、秦叔宝。这二十四个人中,又可以大致分为四类:第一类、曾经隶属于反对派阵营,共7人,这部分人包括:魏征:原为李密谋士,后成为李建成幕僚;尉迟恭:原为刘武周手下将领;张亮:原李密部下;张公瑾:原王世充部下;程知节:原李密部下;徐世绩:原李密部下;秦叔宝:原李密部下。第二类、原隋朝大臣或将领,共4人,这部分人包括:李靖:曾经揭发过李渊起兵,几乎被李渊处斩;萧瑀:隋炀帝皇后之弟,隋炀帝朝大臣;屈突通:原隋朝大将,战功显赫;虞世南:隋朝大臣,文学著名。第三类:李渊起兵时的心腹幕僚,共8人,这部分人包括:杜如晦;房玄龄;段志玄;刘弘基;殷开山;侯君集;刘政会;唐俭。第四类:李渊起兵时的心腹幕僚,但同时又与李家有姻亲关系,共5人,这部分人包括:长孙无忌:李世民长孙皇后之兄;李孝恭:其父为李渊堂弟;高士廉:长孙皇后与长孙无忌的亲舅舅;柴绍:李渊的女婿;长孙顺德:长孙皇后的叔叔。通过以上的分类,我们可以看出,第三、四类可以是说是李唐王朝起家的心腹,首建义旗,在凌烟阁功臣中的地位无疑是最高的。但应该首先明确一个问题,那就是确立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时间,时间在贞观十七年(643)二月,这个时候,杜如晦、段志玄、殷开山、刘政会、李孝恭、柴绍已经去世,房玄龄、刘弘基、唐俭、高士廉、长孙顺德已经年老(均比长孙无忌年长20岁左右),而侯君集当时由于连克吐谷浑、高昌、焉耆等,已经功高震主,并且自身也开始有不满情绪,两个月后即由于参与太子李承乾谋反被处斩。因此从中可以看出,在贞观十七年确立凌烟阁功臣时的功臣只有长孙无忌一人地位最高。原因有三:一、长孙无忌既是李渊起兵时的心腹,同时又是李世民的亲舅子,关系极为密切;二:长孙无忌的功劳也的确是极为显赫的,自幼便与李世民友善,李渊太原起兵后投靠李世民。参与了李世民历次战役,尤其在玄武门之变中起主谋作用。终身为李世民信任,李世民评价为“我有天下,多是此人之力”。三:最重要的一点,也是上面之所以提另几位老臣年龄比长孙无忌大20岁左右的原因,因为在贞观十七年,太子李承乾由于跋扈不悛,压不住太子的杆儿,李世民对此早就有了失望情绪,而仅仅两个月之后李承乾由于造反便被贬为了庶人,年仅16岁的李治做了太子,在两个月之前虽然并不确定李治就会做太子,但李泰和李承乾的明争暗斗以及李承乾的不成器却早已是事实,唐太宗不会不为身后事而考虑,那就是选择顾命大臣,而大臣中唯有长孙无忌有此地位和威望。综上,长孙无忌能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首绝不是偶然的,我们分析二十四功臣时绝不能仅仅看这些人的所谓“武力”高下,更重要的是政治方面的因素。事实也正是如此,六年后,李世民去世,长孙无忌作为具有崇高威望的前朝老臣且是李治亲舅舅的身份既稳定了政局又切实尽到了顾命大臣的责任,成就了永徽之治的大好局面。固然长孙无忌后来在武则天问题上最终落了个被贬杀的结局,但这就已经是另外的一个问题了。
360U3143479312 2022-04-28 06:11 这二十四位功臣包括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魏徵、尉迟敬德、李孝恭、高士廉、李靖、萧瑀、段志玄、刘弘基、屈突通、殷开山、柴绍、长孙顺德、张亮、侯君集、张公谨、程知节、虞世南、刘政会、唐俭、徐世绩和秦叔宝。
木子肖焉 2022-04-28 06:12
封建时代,皇帝表彰功臣的表示形式之一,是在特殊的建筑物中画功臣形象,注明其事迹,此举自西汉始,唐代则更甚。但把图画功臣与节气联系起来的事,还比较少见,唐太宗于贞观十七年(643)令人在凌烟阁图画二十四功臣形象,“念匡济于艰难,感风云于畴昔。”开国功臣不止这二十四人,那么为什么仅选二十四,而不选二十五或三十四呢?这是为了附会“象乎二十四气之佐天”。二十四气是地球绕太阳运行位置差异而形成的季节变化,周而复始,永不停息。所谓二十四气就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画二十四功臣不会分别与二十四气相对,仅仅是附会而已,天无二十四气,不成其为天;皇帝无功臣辅佐,不成其为皇帝。反之,二十四气按照一定的规律绕天运行,无天也无所谓二十四气;功臣按照皇帝的意志去战斗;无统一意志,也无所谓功臣。画家正是基于这种认识,所以画二十四功臣,附会二十四节气。二十四功臣指:河间元王李孝恭、房梁公元龄、杜莱公如晦、魏郑公征、长孙赵公无忌、刘渝公政会、李卫公靖、李英公绩、刘夔公宏基、长孙邳公顺德、虞永兴公世南、尉迟鄂公敬德、萧宋公禹、张郯公公谨、屈突蒋公通、高申公士廉、殷郧公开山、秦胡公叔宝、程卢公知节、段宝公志元、许谯公绍。以上是《全唐文》卷六二九“吕温·凌烟阁勋臣颂并序”所录二十二人。按《历代名画记》卷九“阎立本”所录,除上述二十二人外,还有苞国忠壮公志玄、陈国公侯君集合二十四人。唐太宗亲为赞词,“念功臣之怀,亡谢于前载,旌贤之义,永贻于后昆。”
李晓 2022-04-28 06:16 第一名 贵戚豪族英冠人杰——赵公长孙无忌 第二名 宗室名王,独称军功——河间王李孝恭 第三名 贤辅谋深遭逢明主——莱公杜如晦 第四名 智者尽言青史美臣——郑公魏征 第五名 命世之才善建嘉谋——梁公房玄龄 第六名 才高望重社稷之臣——申公高土廉 第七名 夺槊陷阵智勇双全——鄂公尉迟敬德 第八名 南平吴会北定沙漠——卫公李靖 第九名 骨鲠大儒直言不隐——宋公萧瑀 第十名 临危不惧真正将军——褒公段志玄 第十一名 开国猛将入京首功——夔公刘弘基 第十二名 隋室贵臣唐朝义夫——蒋公屈突通 第十三名 参预谋略秦府能臣——勋公殷开山 第十四名 驸马英雄临危不惧——谯公柴绍 第十五名 太原从龙晚节不终——邳公长孙顺德 第十六名 出身寒贱外恭内诡——勋公张亮 第十七名 摧凶克敌恃宠矜功——陈公侯君集 第十八名 助定奇策英年早逝——郯公张公瑾 第十九名 骁勇虎臣义气将军——卢公程知节[程咬金] 第二十名 德行淳备良谏纯臣——永兴公虞世南 第二十一名 高祖旧臣举义殊功——邢公刘政会 第二十二名 忠纯不贰心存唐朝——莒公唐俭 第二十三名 国家长城义名天下——英公李绩 第二十四名 马槊英雄勇武绝伦——胡公秦叔宝
寂寞之声罗伊 2022-04-28 06:19
乾隆皇帝的二十四功臣图里的二十四位功臣是:多尔衮、洪承畴、范文程、鳌拜、吴三桂、明珠、张廷玉、隆科多、年羹尧、鄂尔泰、刘墉、纪晓岚、和珅、林则徐、肃顺、僧格林沁、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奕欣,翁同龢、荣禄,袁世凯。
1、多尔衮: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四子,阿巴亥第二子。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出生于赫图阿拉。清初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恢复睿亲王封号,评价其“定国开基,成一统之业,厥功最著”。
2、洪承畴:字彦演,号亨九,福建泉州南安英都人。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进士,累官至陕西布政使参政,在镇压明末农民起义中立功,升任延绥巡抚、陕西三边总督,崇祯十二年(1639年)转任蓟辽总督,松锦之战战败后被清朝俘虏,后投降清朝。
顺治元年(1644年)四月,随清军入关,此后开始被清廷起用,以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衔,列内院佐理机务,翌年赴江南任招抚南方总督军务大学士。
3、范文程:字宪斗,号辉岳,辽东沈阳人。北宋名相范仲淹十七世孙。曾事清太祖、清太宗、清世祖、清圣祖四代帝王,是清初一代重臣,清朝开国时的规制大多出自其手,更被视为文臣之首。
4、鳌拜:清初权臣,出身瓜尔佳氏,苏完部族长索尔果之孙,后金开国五大臣之一费英东之侄,生年不可考,满洲镶黄旗人,清朝三代元勋,康熙帝早年辅政大臣之一。以战功封公爵。鳌拜前半生军功赫赫,号称“满洲第一勇士”,晚年则操握权柄、结党营私。
康熙在黄锡衮、王弘祚等大臣的支持下,主政于朝,后定下计策,在武英殿擒拿鳌拜。鳌拜被生擒之后,老死于囚牢中,他是位影响清初政局的一个重要人物。
5、吴三桂:字长伯,一字月所,明朝辽东人,祖籍江南高邮,锦州总兵吴襄之子,祖大寿外甥。明末清初著名的政治、军事人物。明崇祯时为辽东总兵,封平西伯,镇守山海关。崇祯皇帝登基,开武科取士,吴三桂夺得武科举人。不久,吴三桂又以父荫为都督指挥。
6、明珠:字端范,满洲正黄旗人,康熙朝重臣,历任内务府总管、刑部尚书、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武英殿大学士、太子太傅等要职。纳兰明珠对康熙议撤三藩、统一台湾以及抗御外敌等重大事件中起到积极作用。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因朋党之罪被罢黜,后虽官复原职但不再受到重用。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病故。
7、张廷玉:字衡臣,号砚斋,安徽桐城人。清朝杰出政治家,大学士张英次子。
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入值南书房,进入权力中枢。康熙朝,官至刑部左侍郎,整饬吏治。雍正帝即位后,历任礼部尚书、户部尚书、吏部尚书,拜保和殿大学士(内阁首辅)、首席军机大臣等职,完善了军机处制度。
乾隆帝即位后,君臣渐生嫌疑,晚景凄凉,致仕归家。乾隆二十年(1755年),卒于家中,享年八十四岁,谥号“文和”,配享太庙,是整个清朝唯一一个配享太庙的汉臣。
8、隆科多(?—1728年),字竹筠,满洲镶黄旗人,清圣祖孝懿仁皇后之弟,一等公佟国维第三子,清朝大臣。
在有清一代,被皇帝公开以“舅舅”相称呼的,大概只有隆科多一人。就是这个隆科多,在康熙帝晚年诸皇子之间扑朔迷离、明争暗斗的皇位大战中地位非同一般,是康熙、雍正两朝皇权交替之际最为关键的核心人物。
9、年羹尧:字亮工,号双峰,中国清朝名将。原籍凤阳府怀远县(今安徽省怀远县),后改隶汉军镶黄旗,清代康熙、雍正年间人,进士出身,官至四川总督、川陕总督、抚远大将军,还被加封太保、一等公,高官显爵集于一身。
他运筹帷幄,驰骋疆场,曾配合各军平定西藏乱事,率清军平息青海罗卜藏丹津,立下赫赫战功。公元1724年(雍正二年)入京时,得到雍正帝特殊宠遇。但翌年十二月,风云骤变,他被雍正帝削官夺爵,列大罪九十二条,于公元1726年(雍正四年)赐自尽。
10、鄂尔泰,西林觉罗氏,字毅庵,满洲镶蓝旗人。清朝中期名臣,国子祭酒鄂拜之子,与田文镜、李卫并为雍正帝心腹。鄂尔泰先人投归清太祖,为世管佐领。祖父图彦突官户部郎中。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鄂尔泰二十岁中举,进入仕途。
二十一岁,袭佐领世职,充任侍卫,累任内务府员外郎。鄂尔泰官运的转机是在雍正继位之时。雍正三年(1725年),拜广西巡抚。雍正四年(1726年)调任云贵总督,兼辖广西,他在云南实行设置州县、改土归流,加强中央对西南地区的统治。
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帝驾崩,与张廷玉等同受遗命辅政,担任总理事务大臣,历任军机大臣、领侍卫内大臣、议政大臣、经筵讲官,管翰林院掌院事,加衔太子太傅,充国史馆、三礼馆、玉牒馆总裁,赐号襄勤伯。
11、刘墉,字崇如,号石庵,清朝政治家、书法家,大学士刘统勋长子。祖籍安徽砀山,出生于山东诸城。乾隆十六年(1751年)中进士,历任翰林院庶吉士、太原府知府、江宁府知府、内阁学士、体仁阁大学士等职,以奉公守法、清正廉洁闻名于世。
刘墉的书法造诣深厚,是清代著名的帖学大家,被世人称为“浓墨宰相”。 嘉庆九年十二月(1805年1月)病逝,时年八十五岁,追赠太子太保,赐谥号文清。
12、纪昀,字晓岚,一字春帆,晚号石云,道号观弈道人,直隶献县人。清代政治家、文学家,乾隆年间官员。历官左都御史,兵部、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加太子太保管国子监事致仕,曾任《四库全书》总纂修官。
13、和珅,钮祜禄氏,原名善保,字致斋,自号嘉乐堂、十笏园、绿野亭主人,满洲正红旗,清朝中期权臣、商人。
嘉庆四年(1799年),嘉庆帝即下旨将和珅革职下狱。和珅所聚敛的财富,约值八亿两至十一亿两白银,所拥有的黄金和白银加上其他古玩、珍宝,超过了清朝政府十五年财政收入的总和。乾隆帝死后十五天,嘉庆帝赐和珅自尽,和珅死时年仅49岁。
14、林则徐, 福建 侯官县人,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栎社散人等,是清朝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官至一品,曾任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钦差大臣;因其主张严禁鸦片,在中国有“民族英雄”之誉。
15、肃顺,满洲镶蓝旗人,晚清宗室、权臣,字雨亭,郑献亲王济尔哈朗七世孙,郑慎亲王乌尔恭阿第六子。自道光中期历任御前大臣、总管内务府大臣、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等职。深为咸丰帝信用,与其兄郑亲王端华及怡亲王载垣相互倚重,煊赫一时。
咸丰十一年(1861年)七月,咸丰帝驾崩前受命为赞襄政务王大臣。是年十月二日夜,肃顺在护咸丰帝梓宫回京途中,行至密云被捕,随后被斩于菜市口,年四十五。
16、僧格林沁,博尔济吉特氏,蒙古族,晚清名将,蒙古科尔沁旗人,贵族出身,善骑射。道光五年(1825年),入嗣袭扎萨克多罗郡王。旋入京,为御前行走。道光十四年(1834年),授御前大臣。后历任领侍卫内大臣、正蓝旗蒙古都统、镶白旗满洲都统等职,颇得道光、咸丰两帝宠信。
17、曾国藩,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
18、李鸿章,晚清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安徽省合肥人,世人多称“李中堂”,因行二,故民间又称“李二先生”。本名章铜,字渐甫或子黻[fú],号少荃(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
19、左宗棠,汉族,字季高,一字朴存,号湘上农人。湖南湘阴人。晚清重臣,军事家、政治家、湘军著名将领,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与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
20、张之洞,字孝达,号香涛,又是总督,称“帅”,故时人皆呼之为“张香帅”。 晚清名臣、清代洋务派代表人物,出生于贵州兴义府,祖籍直隶南皮。
咸丰二年十六岁中顺天府解元,同治二年二十七岁中进士第三名探花,授翰林院编修,历任教习、侍读、侍讲、内阁学士、山西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两江总督、军机大臣等职,官至体仁阁大学士。
21、奕欣,号乐道堂主人,清末政治家、洋务运动主要领导者,清朝十二家铁帽子王之一。道光帝第六子,咸丰帝异母弟,生母为孝静成皇后博尔济吉特氏,道光帝遗诏封“恭亲王”。咸丰年间,奕欣于咸丰三年(1853年)到咸丰五年(1855年)之间担任领班军机大臣。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奕欣授命为全权钦差大臣,负责与英、法、俄谈判,并且签订了《北京条约》。咸丰十一年(1861年),咸丰帝驾崩,奕欣与两宫太后联合发动辛酉政变,成功夺取了政权,被授予议政王之衔。
22、翁同龢,字叔平,号松禅, 别署均斋、瓶笙、瓶庐居士、并眉居士等,别号天放闲人,晚号瓶庵居士,江苏常熟人,中国近代史上著名政治家、书法艺术家。
体仁阁大学士翁心存第三子,咸丰六年(1856年)状元,历任户部、工部尚书、军机大臣兼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先后担任清同治、光绪两代帝师。卒后追谥文恭。
23、荣禄、字仲华,号略园,瓜尔佳氏, 满洲正白旗人,清朝大臣,政治家。出身于世代军官家庭,以荫生晋工部员外郎,后任内务府大臣,工部尚书,出为西安将军。因为受到慈禧太后的青睐,留京任步军统领,总理衙门大臣,兵部尚书。
辛酉政变后,为慈禧太后和恭亲王奕欣赏识,官至总管内务府大臣,加太子太保,转文华殿大学士。二十九年,卒,赠太傅,谥文忠,晋一等男爵。编有《武毅公事略》、《荣文忠公集》、《荣禄存札》。其女瓜尔佳·幼兰是末代皇帝溥仪的生母,被慈禧太后收为养女。
24、袁世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北洋军阀领袖。字慰亭(又作慰廷),号容庵、洗心亭主人,汉族,河南项城人,故人称“袁项城”。
M61****845 2022-04-28 06:24 阎立本